產生液擊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當。發生液擊后,應立即關閉節流閥,關小壓縮機的吸氣截止閥。如果溫度繼續下降,就再關小一點。有卸載裝置的壓縮機,可留一組汽缸工作,將其余幾組汽缸卸載,使進入汽缸的液體汽化,待溫度回升后,再逐漸加負荷。如果吸氣溫度還繼續下降,即關閉吸氣截止閥,并將卸載裝置全部卸載。如果多臺壓縮機并聯,還應關閉與壓縮機吸入管道連接的回氣總閥,單獨處理系統管
道的液體制冷劑,逐漸排除故障,依靠壓縮機空轉時產生的熱量,使進入汽缸的液體汽化。若吸氣溫度沒有變化,排氣溫度有上升趨勢,可稍開一點吸氣閥,或使一組汽缸投入工作。隨著吸氣溫度和排氣溫度的上升,逐漸開大吸氣截止閥,直至吸人壓力正常,回氣總閥再慢慢開啟,并使壓縮機投入正常工作。
處理液擊事故中,應注意油壓,尤其在潤滑油內混有制冷劑時,更應密切注意。因為關閉壓縮機的吸氣截止閥后,會使曲軸箱逐漸形成真空狀態,油溫下降而黏度增大,這就會影響油泵供油,使潤滑情況惡化。如果油壓下降至零時,應停止運行,防止產生機件磨損事故。
濟南壓縮機的汽缸進入大量的潤滑油時,也會發出類似液擊的敲擊聲,這種現象稱作油擊。油擊現象多發生在以氟里昂為制冷劑的中小型壓縮機。從吸氣截止閥多用通道加油時,若控制不當,即可能發生油擊。此外,由于汽缸與活塞環磨損,間隙增大,或活塞環性能差引起的汽缸“跑油”,將油推至活塞頂部,也會產生油擊。對于這類問題的處理,嚴重時應拆下活塞連桿組,檢查汽缸的圓度,然后檢查活塞環的間隙,進行必要的更換。